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税收服务助力湖北走出“国际范”

发表时间:2019-10-8 9:09:36 浏览
      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,越来越多湖北企业搭乘“一带一路”走向世界,开展形式多样的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。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不断拓宽税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,支持“走出去”企业把中国技术、中国装备、中国智慧带到世界各地,帮助“引进来”企业减轻税收负担、持续扩大在华投资。

眼下,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重大成果项目,华新水泥在尼泊尔投资的15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。明年一季度,位于南亚的尼泊尔工厂、位于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将相继投产,为“百年老店”华新水泥的国际化布局再添关键两子。

华新水泥资产融资部部长兼管理部部长黄开顺透露,目前华新水泥的海外业务比重约为5%到8%:“华新水泥在海外已经建成并且在运营的有3条生产线,在建的项目有2个。未来三到五年,通过新建和并购,华新水泥在海外的产能可能会发展到5000万吨,接近国内产能的一半。”

“走出去”并不容易。华新水泥设立的第一家海外工厂——塔吉克斯坦亚湾公司,就曾遭遇意料之外的税收“拦路虎”:2014年11月,亚湾公司发现,此前向国开行支付一笔贷款利息时,按照东道国的国内法误缴了12%的所得税。但是,依据我国与塔吉克斯坦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,这项利息可以享受免税待遇。

湖北省税务局国际税收收管理处吴笛介绍:“目前我们跟11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税收协定,可以在跨境交易中避免双重征税,国与国之间税收上有争议的时候可以帮企业进行磋商。”

当年,亚湾公司向塔吉克斯坦税务局提交免税申请,但多次交涉未果。湖北省税务局得知了解这一情况后,迅速调查研判并上报国税总局,启动了两国税收协定下的相关磋商机制。仅用36天,湖北首例“一带一路”投资境外企业税收维权案尘埃落定。华新水泥资产融资部部长兼管理部部长黄开顺说:“节约的预提税金额大概在500万美金。这是华新第一个投资项目,后来我们都是在税收协定的利用方面,都争取能够有好的投资效益。”

用好用足税收协定,省的是真金白银,提的是信心决心。数据显示,近五年,全省“走出去”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办理境外税收抵免105次,抵免税款5.64亿元。截至2018年年底,湖北省在税务机关登记注册、并在境外有实质经营活动的“走出去”企业达到232户。

前不久,武汉丽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外方股东,获得2018年年度利润7360万元,按规定需缴纳企业所得税736万元。税务部门的一个“金点子”,让这笔税款暂时留在企业手中,变成了“钱生钱”的法宝。

根据最新政策,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,如果直接投资于非限制类投资项目,可以享受“递延纳税”政策,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。在税务部门的“参谋”下,这家境外投资公司作出董事会决议,将7360万元利润全部投入成都一家产业园公司。丽岛物业财务经理赵勇说:“把资金的活性带动了,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这笔钱。税务部门相当于是没有利息地让你使用这笔钱,把境外资金更多地吸引到境内来投资。”

现行税法致力于促进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双向良性循环,“引进来”企业的获得感不断提升。近一年来,湖北共有1.5亿元境外投资利润暂免征收预提所得税,外资企业增资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大大缓解。2016年到2018年,多家境外企业在湖北办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, 共有195.62亿元的企业利润获得税收减免,直接减税超过10亿元。2018年,外资经济税收占湖北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一成,“引进来”企业对湖北的税收贡献规模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。
来源: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 
上一篇:河北税务推出“减税降费红利账单”增强办税体验下一篇:贵州:减税降费增动能